跳转至

教学随想

背景

最近关于课程改革的讨论比较多,我也来谈谈我的看法。

动机

一位高中毕业的同学,选择计算机系的动机是什么?我想了想,可能有下面几种:

  1. 计算机行业就业好,我选了计算机系,毕业以后可以赚到很多钱
  2. 喜欢计算机,希望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
  3. 计算机系分高,大家都说好,那我就选择去这里吧
  4. 我是竞赛保送的,所以来到了这里

学校希望计算机系培养出来的学生:

  1. 有很好的能力
  2. 有很好的毕业去向(保研/工作/留校等等)

学校为希望计算机系:

  1. 有更多重大科研成果
  2. 能够培养多且精的计算机人才

计算机系为了实现上面的目标:

  1. 教学的专业课程要全面,并且能够支撑后续的科研
  2. 吸引更多学生进入实验室科研

同时还要与其他院系(软件学院,交叉信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有区分(分工)。

路径

可以看到,上面的这一系列诉求是有矛盾的,可以假想这么几条路径:

  1. 想赚钱->读研毕业薪资更高->读研需要高 GPA->每门课都要 4.0->每个课程的可选部分都要做->工作量太大
  2. 想科研->找好老师->需要高 GPA 和或论文->每门课都要 4.0 同时还要在实验室科研->工作量特别大
  3. 不想科研直接工作->工作不需要高的 GPA->放弃一些课程的可选部分->空余时间学习实用技术->面试轻松过关
  4. 对未来没有想法->从众心理卷 GPA->每个课程都做可选部分->花费很多时间->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对于七字班(2017)或者更早同学来说,这可能是难以理解的。当时,保研不需要很高的 GPA,老师会看重科研潜力,想科研的同学可能选择在实验室科研的同时,放弃一些课程。

但是从八字班(2018)开始,多重因素下,问题就凸显了。一是总人数更多,保研难度本身就更大,竞争激烈;二是保研名额严格按照 GPA 排序,导致保研的同学必须科研学习两手抓;三是 GPA 改革以后,4.0 难度变低,以前会想 A B C 课程比较难,大部分人都拿不到 4.0,我 A 课程 3.7,B 课程 3.3 和你 A 课程 3.3,B 课程 3.7 是一样的,精力有限,只做三个里面最简单的一个,但现在会发现,比 GPA 实际上就是比谁 4.0 更多,虽然 A B C 课程也比较难,但是此时只能把三个都做了,不然就会排名下降明显。

这还会带来其他的问题:为了拿到更多 4.0,但精力有限,按照自己的时间,三个课里只能拿到一个 4.0,比不过拿到三个 4.0 的同学,咋办?抄袭。让老师放水,人人 4.0。

解决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尽早想好自己要什么。我要做什么,就在我要做的方向上做好,其他方向可以选择性放弃,不要随大流。

从院系的角度出发: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