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近来做 Stanford CS140e 的一些进展和思考(3)

由于 Assignment 2: File System 延期发布,所以中间那段时间转向 MIT 6.828 稍微研究了一下。前几天放出了新的任务,在上一篇文章之后,我又有了一些进展:实现了从内存中读取 ATAGS(ARM Tags) 信息的代码,从而可以获得内存大小的信息,根据这个信息,实现了 bumpbin 两种内存分配器,并且把二者之一注册为全局内存分配器,利用上更新了的 std 就可以使用需要动态分配内存的相关工具了。利用这个,我实现了 shell 输入历史的回溯,把输入历史保存在一个动态增长的数组中,再特殊处理上下键,把当前的行替换为历史。

这个过程也不是没有踩坑。一开始代码放出来了,但是题目说明还没出,我就自己按照代码做了 ATAGSbump 分配器,后来做完了,看到说明出了以后,发现理解还是有偏差,把代码更改了并修复了分配器的 BUG。看到 bin 分配器的时候,我按照网上的 buddy memory allocation 实现了一个内存分配器,原理看起来简单实现起来还是有很多细节问题,后来按照新放出的单元测试,修修补补才写得差不多可用了。同时,原来的 bootloader 因为用了新的 std 而缺失了 alloc 不能编译,我就把 kernel 下的相关文件软连接过去,调了数次后把问题解决。此时, kernel 文件大小已经有 40K,按照 115200 Baudrate 发送需要几秒才能传输过去,我就调到了 230400 Baudrate,果然现在的传输速度就有所提升,可以接受了。等之后写了 EMMC(SD card) 的驱动和 FAT32 的文件系统后,就可以实现更多的 shell 的功能了。中间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给 kernel 开启了 bin 分配器,使用 exit 回到 bootloader 就无法传新的 kernel 上去了,结果发现是因为 bin 中用到的侵入式 LinkedList 实现覆盖了部分 bootloader 的代码,换回不能回收内存的 bump 分配器即可,反正目前远远还用不了那么多内存。

之后还要在 aarch64 上用 MMU 实现虚拟内存,之前在 MIT 6.828 里被页表整得脑子眩晕,希望到时我还活着吧(逃

更新:下一篇在这里

评论